目历山川,图形天地,经营笔墨,挥洒意趣,山水画之旨归也。而心中境界依文学而生发,画面气象寄丘壑而成章,笔墨运乎我手,气韵生于象外,自宋元以降,代不乏人,蔚为大观。其中之创新者,无不溯本求源,翻新着山水画之篇章。究其成,无不于其内照与外观之间积聚功夫。外观者,尽阅山川变幻之境,草木成章之态,知徽显幽,弘阔纵横,收于眼底,尽藏心中。内照者。以读书养气为务,见性情,照自我,境界自生,意趣现前。画之大者,必具内外观照,气韵通神而见诸笔墨。回顾画史,风格之变迁,时代之流变,无不激励着画家于内求与外观间徘徊。显于外者(如北宋山水)绘画性彰显,追迫着自然之真切与观察之精徽。发于内者(如元人山水)开启着笔墨纤毫与内心结构之通感;笔墨生命之独立性寄此而生。明代董其昌更以参禅入画之方式,使其心灵化指向推渐极致。其后清代“四王”更是以笔墨之沉静会通着自然之庄严,以古人经典作品之意韵引领着文气走向终极。与彼同期时,‘四僧’以自然生命为先导,以个性发挥为动力,内外通达,笔墨独特,翻新着境界之奇趣。现代黄宾虹先生、李可染先生更是以写生印证传统,为创造积聚能量。
画家功课以写生为手眼之具,得自然之真象,摆脱古人现成符号,以求理同趣异,另避谿径。余去岁,尝见潘天寿先生巨幅山水创作与小帧速写对照展示,始知其创作形象构图具从生活中来。而笔墨关系之构建,线与线之结构错落却与其古隶书法同源。石鲁、陆俨少,黄宾虹山水画无不如此。笔者以创作观写生。则写生于素材之积累,形象之真切,感受之具体,非“久坐、久观、久思、久想”(李可染先生语)不能尽其妙。以此得山川化为我之前题;而以写生观创作,则创作应更具升华,从外在走向内心,单位形象之个性化、符号化、整体境界表达方式之统一单纯,笔精墨妙之自由生发,必于望纸生象,返浑入虚,冥想于衷之后,境界现前。已达到“我”之生命化为笔墨之生命。
近人写生、创作分类立项,缘于学科细分。而古人澄怀味象,万法心造,眼中之物与心中之物,从未分别。于其表现,自由灵动,空间随意。故石涛写山有蹊径六则:“对景不对山,对山不对景,倒景,借景,截断,险峻,”皆是因心中诗境而巧妙安排画面。此实乃对景造象之独特方便也。
艺术之创造过程,无不于观察与表现之间独树一帜。山水写生者,非风景如实刻画也。其独特之观察体验方式别具中国文人之诗性情怀,表现于游动空间之体验方式上。万物有灵,山水存心,以生命观统照山水。前人之鉴,颇多受益。古人所谓“以大观小”必于实境中选一能尽收眼底之高处,总揽全局而得其势。又必徘徊其间,以游动之方式(非如西方风景写生之固定一点)体悟存心。沿途之房舍、楼观、奇树、尽力攫取以为素材,此为感受。再回到“白纸对青天”之画面空间,籍书法文字之结字法为笔墨骨架,运笔墨意趣之即兴发挥,构成另一新空间,使其境界合于感受,此之谓画面经营。境界营构纵千笔万笔,归于一笔。此一笔是涵括了具体生命感受之线。其线之苍润、软硬、粗壮与细瑾,必具个性特征,以此统领全局。此起于一画而终于一画也。如做到得心应手,必经刻苦修炼,笔墨化为我手之画外功夫。写生之线非仅为造型轮廓,更是笔墨本体生命之体现。笔墨生命与自然生命合而为一,此之谓写生。统领全局之一画,从自然感发而来,从个性展现而来,从笔墨经验而来,从石涛所渭生活“蒙养”而来。此时此地,非此线无以传其神,非此一画无以达其意。而画中之结构、虚实、繁简、聚散,又特为变化,乃即兴处理也。此境界之营构又依文学之诗性空间而延伸。
纵观画史,写生之类概分为二。其一:以收敛素材,探究形象,概括笔墨,提炼元素,局部收集为主,可简可繁。繁者,分毫毕现、引幽发微。形象具体,笔墨谨细。简者,意态生动,默识心记,情真意切。寥寥数笔,存神记象。古人尝记元代黄公望于山中携皮袋寻游,内盛笔纸,见沿途怪石奇树辄记之,此之属也。其二:参化自然气象,推敲空间处理,营构笔墨,秩序丘壑之对景创作,以完整画面呈现感受所得。前者为个人创作积累原料,后者郑重其事,对景创作,乃山水画之必修课程,学院教学以此为重。
笔者回眸自己近年来艺术历程,创作盖以北方山水雄强庄严为主调。其精神指归依北方山川气象之积累而显发,间以教学写生,寻访南国山色之秀润清丽为对比。日积月累,两者之奇特处易见。礼记大学有曰;‘‘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。’南北地理势态不同,依附于其上构建文化心里空间迥异。观照之间,其地域特征为画面营构提供了约定框架;或平铺展开,绵延无尽;或山不厌高,无限向上。其中之蜿蜒曲折,回环错落复杂变化难以尽言。
天地之大,目识心游为生长机缘,笔墨垂炼为日课修为。心中之象,画中气韵随年月时间而生长,检点写生素材,盈桌累册之多,其中无心之举潜堪玩味。大凡南方氤氲而北方雄强,氤氲者,依田园丘壑以抒云山之志,溪桥庭院以流连水声之幽。雄强者,金铁烟云,黄草披梁,冻云连风,峭拔奇险。两者境界迥异。余十数次深入太行山区写生,以速写勾稿为主。其中石欲固其坚,树欲发其茂,屋舍欲其荒寒。加之现场创作草图,并无完整水墨写生,以资创作之需。另于教学原因,几次带学生南方游历,其间示范与写生,画面尽为完整可观。盖游历广、目识多,心藏富。靖西之葱茂与恬静,浙南小镇之温婉与古意锦长,齐云山之幽静神秘。皖南乡村之清丽绵长,尽显平和与贵气,使人流连。短期邂逅总是使感觉之神经越加敏锐。对景创作时这些都融入到尽力捕捉的范畴。
明传习录有载;一朋友指岩中花树问;‘天下无心外之物。如此花树在山中自开自落,与我心亦何相关、’王阳明曰;‘你未看花时,此花与汝同归于寂;你来看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。便知此花不在你心之外。’
南方北方,气象不同。两者相辅相成。读书养气、写生观道,徒历经年,有句为证:
荡荡乾坤、籍缘相照。南北风物、尽逸怀抱。
萧然途远、跬步纤毫、腕底清峰、寄托新貌。
山不厌高,草木荐灵。日课修为,心法我造。
长草依依、冻云迟迷。再攀高峦,熙风观道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